学位点介绍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城市水系统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招生代码081400(02方向))

浏览量: 发布日期:2025-09-09


n学位点简介

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土木工程学科为广东省一级优势重点学科,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从2012年开始实施按一级学科招生和培养。城市水系统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方向为本学科点重点方向之一,包括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及通风空调工程,其中市政工程于2006年获得二级学科硕士点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自2001年以来,本学科方向已累计培养毕业研究生100余人。

n师资队伍

城市水系统及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方向(含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5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5人(含副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展现出较好的潜力和活力。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人才项目入选者1人次,省级教学比赛获奖者3人次,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十佳授课教师”5人。

教师队伍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高度的国际化视野,专业教师团队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占96%,全球前2%高被引科学家4位;在教学方面有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广东省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负责人、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获奖者、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学观摩比赛获奖者。在科研方面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全球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入围者、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入选者、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在水务行业有“中国水业人物”教学与科研贡献奖获得者、国际水协(IWA)委员、中国水协(CUWA)委员、全国水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土木工程协会给排水分会常务理事,国际SCI期刊副主编、青年编委,中文核心期刊编委等。

同时聘任多位来自行业一线的校外兼职导师,共同构建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此基础上,本专业还积极探索与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及海外高校(如英国赫尔大学、诺丁汉大学等)的联合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学术视野与实践能力。


n教学科研平台

本学位点依托国家级“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等高校“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核心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等教学平台,与数十余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践实习基地的协议,为学生得到全方位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丰富资源。

   

学位点下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与建筑设备实验室等,实验室总面积达1570平方米,配备藻类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光电浊度仪、HACH浊度仪、高倍连续变信体视显微摄像仪、激光散射颗粒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OMRON数字溶氧仪、生物显微镜、COD测定仪、室内人工太阳模拟发射器、环境气候模拟舱、无人机热环境测试装置、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及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热成像分析仪、生态绿化屋面实验平台、微通道环路热管可视化实验平台等先进实验设备。

                           

                           

同时,建立了美的楼宇科技、大金、申菱、广州大学城冷站、美格动力、香港明新冷却塔、中山环宇、广东盛樘机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建科创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住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设计院、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宏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恒星制冷设备公司等多个运转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机会,并为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n教学科研成果

2020年以来,学位点教师先后承担了欧盟国际合作项目、“十四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广东-英国联合项目、英国居里夫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领域项目、广东省重点国别双边联合资助项目、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东莞市建设局项目、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校级资助项目等纵向项目27项,纵向科研经费超1300万元。

代表纵向项目名称

项目分类

项目经费(万元)

面向资源化的AB污水处理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05

Low Energy Dew Point Cooling for Computing Data Centres

欧盟2020研究和创新基金项目

115.65

(欧元)

数据中心低能耗露点冷却技术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

430.0(70.0)

A novel loop-heat-pipe (LHP)-based data centre heat removal and recovery system employing the micro-channels cold/hot plates

2019年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玛丽·居里行动项

22.49

(欧元)

先进绿色城镇能耗及碳排放预测管理与辅助设计平台

广东省重点国别双边联合资助项目

250

Advanced carbon and energy management and eco-design platform for urban districts

英国广东城市创新挑战项目

405

Janus膜界面调控臭氧氧化对再生水回用环境用水中总N-亚硝胺控制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

基于柔性阳极材料的功能化隔网垫片原位电氧化调控纳滤膜生物污染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近海养殖尾水中本底Cl-原位增效Fe2+/Na2S2O4多相介质体系降解抗生素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反向曝气型陶瓷膜基原位成型水钠锰矿功能层的净水机理与流态特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9

基于缺陷/异质结耦合强化卤氧化铋可见光催化选择性降解酚类EDCs的增效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纳米二氧化锰耦合碳源界面调控强化生物活性炭去除水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安卓API接口式仿生光谱絮凝剂对重金属高效絮凝和解吸回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仿生吸附结构磁基聚合物对重金属微污染水的强化絮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饮用水中总N-亚硝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及控制原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Quasi 2D-1D耦合水动力洪涝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基于微生物污染层流变特性的微观流场调控纳滤膜污染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城市大型蓝绿空间季相特征对建成区局地热环境的复合影响机理及建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8

湿热地区高密度居住区空调排热的时变特性及其对街区热环境的影响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

数据驱动的冰蓄冷区域供冷系统精密负荷自适应调控机理研究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区域联合基金青年项目

10

城市洪涝预测中地表水动力扩散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30

集中空调系统运行中各能流对总能耗影响的基准能流图法的研究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10

竖向渗蓄处理技术在城市绿地海绵特性改良中的应用和关键方案研究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20

城市建筑屋面生态农业种植模式构建、小型示范及性能测试评价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15.0

太阳能直接作用固体除湿空调系统的开发研究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30.0


本学位点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牵引,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近五年,专业教师承担横向委托项目超110项,累计合同金额超2300万元;近五年,专业教师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10余篇、授权专利1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4项,获科研奖项13项;参编地方标准2部、团体标准和规范5部。


代表横向项目名称

合同金额(万元)

智慧水务监测技术、管道智慧化监测技术等校企联合合作

200

广州白云机场航站楼能耗系统控制模型优化研究

150

MBR工艺膜污染控制及减污降碳协同优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82.13

高效节能型液冷机柜的开发研究

50.0

新型光伏光热一体墙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30.0

吉安市中心城区雨污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综合服务项目(河西片区)项目技术专项咨询

49.25

普通快滤池滤料失活机制及强化过滤调控技术研究

46.5

东江水源藻类水体图像识别、监测及藻类污染网格化地理信息矩阵预警模型技术研究

46.86

供水管网系统实时水力模型构建及智能控漏方法

118.8

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深埋综合管廊给水管道入廊安装关键技术研究

46.6

珠三角水源条件下基于饮用水水质末端控制的超滤膜污染成分识别及控制技术研究

97

基于超滤出水低投量药剂消毒工艺对供水管网水质特征的影响关键技术研究项目

45.25

吸附-絮凝法高效净化重金属水体及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50

广州市中心城区典型小区DMA漏损量-压力关系模型关键技术研究

49

基于PVDF压力式超滤膜过滤性能评价及老化机制研究(外研费)

48.3

水厂排泥水脱水性能及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沉淀池排泥方式研究

47

基于健康度多级评估的大型复杂管网优化调度决策关键技术研究

48.7

基于XDLVO理论的无机-有机复合絮凝剂强化水厂污泥浓缩技术研究

45.5

水厂能源使用及能耗智能分析技术研究

44.8

深圳坪山医院屋面绿化应用示范

58.5

绿色城镇辅助设计平台委托研发合同

27.5

高效蓄热和换热的相变蓄热装置

50


n研究方向与培养目标

本学位点立足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定位,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独立担负人工环境工程领域技术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富于创新精神,善于开拓进取,身心健康;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对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的发展动态有较深入地了解,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解决本学科相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学位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水系统及建筑环境理论与技术,开设的主要研究生课程包括水工艺基础理论、高等热工学、现代水工程理论与技术、管网优化理论与技术、绿色建筑及建筑、BIM技术原理与应用节能、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生成式AI驱动工程与科研创新应用、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市政工程新进展等。

其中市政工程领域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水质净化理论与技术,包括膜处理技术、水处理化学氧化技术等;

(2)管网优化与水质安全保障;

(3)水系统智能化理论与技术;

(4)海绵城市及低影响开发研究与优化;

(5)水工程经济及优化理论。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具体包括:

(1)低能耗建筑及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

(2)人工智能与能源系统耦合应用

(3)暖通空调系统优化及节能技术

(4)城市建筑环境与舒适性

(5)室内污染控制及健康效应

(6)数据中心节能及机柜高效冷却技术

(7)固体除湿与蒸发冷却系统耦合技术

(8)蓄冷及相变材料技术。

                           


n奖助体系

学校设立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学金10000元/生/学年;二等奖学金6000元/生/学年;三等奖学金2000元/生/学年。一年级覆盖率为100%,二、三年级覆盖率为80%。对在校全日制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学校设立各单项奖学金包括优秀硕士研究生干部奖、文体活动积极分子奖、社会实践积极分子奖。硕士生入选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可获1万元/年奖学金,若获得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机会,学校将另外提供10万元/年的经费资助。

研究生助学金不分等级,100%覆盖,标准为6000元/人年,按每年10个月发放。学校设有硕士研究生兼任教学助理、科研助理、管理助岗位。鼓励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按劳取酬。国家助学贷款亦适用于研究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派往的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课题的研究生,按不低于1500元/月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

项目名称

资助类型

年度

总金额(万元)

资助学生数

国家奖学金

奖学金

2024

8

4

2023

8

4

2022

8

4

国家助学金

助学金

2024

69.72

151

2023

53.26

124

2022

44.28

112

学业奖学金

奖学金

2024

34

60

2023

23.2

40

2022

27.4

47

新生奖学金

奖学金

2024

23

46

2023

30.5

61

2022

20.5

41

研究生社会实践菁英奖学金

奖学金

2024

0.06

3

2023

0.04

2

2022

0.06

3


n人才培育

学位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共创”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与科研项目。近五年,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0余项。近三年,12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等荣誉。专业定期举办市政研究生论坛等学术活动,邀请行业知名学者做报告,拓宽学生学科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位点秉持“五育并举”的教育宗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文体艺术活动,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同时,学院、系所坚持每年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包括“爱行地下铁”、足球杯、篮球赛、羽毛球赛、“土木•青年说”系列主题学生人文论坛、心理话剧比赛、关爱空巢老人实践服务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n社会资源(科教融合、产学研等)

与数十家企业签订了校外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实现学生全方位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必要条件。聘请市政、环境等领域相关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力。

                           

                                                          


n就业去向


本学位点毕业生去向多元化,就业渠道和质量持续向好。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遍布政府部门、大型央企、国企、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影响力巨大的优质校友资源。部分选择继续深造以提升学术水平:既有赴东京大学、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University of Sherbrooke)、英国赫尔大学(University of Hull)及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等国际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也有进入中山大学、东南大学、中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进一步研究的毕业生。此外,部分毕业生通过选调生计划进入公务员系统,为国家治理与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在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尤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为集中就业区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100%。


n优秀校友

                                                   

唐文广,2011年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建筑设计研究院给排水专业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公司“优秀员工”称号,2023年评为公司“标兵员工”。任职数十年,参与并完成的设计项目30多项,完成10多项设计咨询及机电系统检测咨询,累计共获国家、省级及各类优秀设计个人奖9项。其中中国散裂中子源(以下简称为CSNS)项目成为继英国散裂中子源、美国散裂中子源和日本散裂中子源之后,全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林济楠,本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6级本科,2010级土木工程(暖通方向)硕士研究生。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二分院副院长,党支部副书记,机场工程与运行高级工程师,民航专业工程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民航机场规划设计、低空经济规划、航站楼暖通空调设计,民航绿色低碳节能技术等领域研究。主持、参与珠海金湾、暹粒吴哥、长沙黄花、武汉天河、昆明长水、郑州新郑、丽江三义等大型机场规划设计近百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软件版权1项,先后获得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优秀设计奖1项,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优秀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仇永婷,2020年毕业于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土木材料与工程专业,现就职于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等咨询工作。曾参与流域(区域)规划的编写,大、中型工程项目咨询及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等。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基金1项,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多项;作为技术骨干参与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中的多项专题研究工作;作为专业负责人完成多个厅局级水网规划。期间,发表SCI论文1篇,专利1项,专著2部。

                                                   

潘鑫沛,2015级本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以专业第1名成绩免试保送2019级土木工程(暖通方向)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入选校级"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发表SCI顶刊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合计4篇,累计获得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习标兵、院锚牌奖学金、奇信建设英才奖学金等。现于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从事关于家居空气及水环境健康净化的先行研究岗位,入职后主导及参与美的集团院A级项目、政府千万级项目,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拥有发明专利3项,所参与项目荣获科技成果鉴定,国家级金桥奖一等奖及省级科技进步奖。目标是实现家电净化领域产业化跨越式发展,成为产研融合的人才形象。

                                                   

文清梅,2014级土木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1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20年博士毕业。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硕士期间发表高水论文多篇(一篇论文被他引超过200次)及授权发明专利数项,获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优秀硕士毕业研究生荣誉称号。

                                                   

彭健珊,21级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硕士,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师从龚婷婷研究员,从事饮用水氯/氯铵消毒副产物生成的研究,共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曾获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4届优秀毕业生。

                                                   

司徒祖祥,共青团员,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天游ty8检测中心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前在华南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读研期间,获得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学业一等奖学金2次,通过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硕士研究方向是基于人工智能的城市洪涝预测及风险评估体系研究,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Hyd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另外,以第二作者(导师一作)发表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n招生科目与招生咨询

本学位点每年参与“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研究生招生咨询会”,针对招生政策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考试科目、导师团队建设、基地联合培养计划及考研经验交流等,为考生提供现场解答。每年不定期举办3-5场不同主题的讲座,内容涵盖研究生报考、招生、推荐免试、培养等,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学位点招生分为初试和复试两阶段。初试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数学一、工程流体力学。复试与录取工作由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进行。以同等学力(以报考时为准)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在水处理微生物学、泵与泵站、建筑环境学、空气调节学这四科目中任选两门。

天游8线路检测中心自然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人文气息浓郁,学校与学院为一批批才华横溢、多元化的学生提供优越的平台,用科学、技术与学术为21世纪的国家与世界服务。欢迎身怀抱负、志同道合的你一起加入广工土木大家庭,具体信息可以参考学院网站,或者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如下:

学院网站:/

学院招生QQ群:744643763

招生咨询电话:020-39322510

联系人:赵老师

邮箱:3487386982@qq.com